0 0 0

五代武人之文

不懂你心
14天前 290
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「五代武人之文」,点击链接即可保存。打开「夸克APP」,无需下载在线播放视频,畅享原画5倍速,支持电视投屏。
五代武人之文 作者: 柳立言等编著 出版社: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: 2021-8 页数: 480 定价: 118 装帧: 精装 丛书: 五代在碑志 ISBN: 9787559840127

内容简介

(学者邓小南、包弼德、冨谷至、赵晶、山根直生联袂推荐。一部深入阅读墓志铭的指南与典范。) 穷尽挖掘并研究墓志碑文里的信息,为五代阶层流动、文武交流研究提供新材料,揭示隐藏在墓志碑文里的五代武人宦海浮沉。 【内容简介】 五代时期武人有着怎样的社会地位?为何会出现忠而复叛的现象?是否真的像宋太祖所说的武人是社会动乱的乱源?五代是否真的“重武轻文”?宋初是否真的“重文抑武”?……揭秘藏在墓志碑文里的五代武人的宦海浮沉。 本书通过解读五代武人的墓志和碑铭,为五代阶层流动、文武交流研究提供新材料。书中从文人如何书写武人、武人之文事与武功、武人之后代和转型三个方面,分析解读五代武人的家庭结构、仕宦经历、上升通道、观念信仰等,探讨并重新评估了武人在五代至宋初的历史角色和地位。另外,作者还提出了一系列颇富启发性的议题,如:认为武人对“致治” 有一定的贡献,而不只是宋太祖所说的“致乱”;武人品德和信仰是否符合儒家的严苛标准;等等。可以说,本书是从五代之“武”追溯宋代士大夫官僚制度的源流,并透过石碑和石刻这类“文”的表现加以阐释的划时代成就。 【本书亮点】 1.专业权威,名家推荐。宋史研究专家柳立言领衔编著,历史学界学者邓小南、包弼德、冨谷至、赵晶、山根直生联袂推荐。 2.利用墓志碑铭发掘出的有效信息,是研究五代社会史及阶层流动、文武交流不可或缺的史料。书中分析解读了五代武人的家庭结构、仕宦经历、上升通道、观念信仰等,探讨并重新评估了武人在五代至宋初的历史角色和地位,增加了我们对五代文武间的交流和武人的乱与治的了解。 3.提出了一系列颇富启发性的议题。如:认为武人对“致治” 有一定的贡献,而不只是宋太祖所说的“致乱”;武人品德和信仰是否符合儒家的严苛标准;等等。 4.研究方法新,授人以渔。本书采用“史学六问”“五鬼搬运”“数馒头”等科学方法,以传统的史学方法找出史料之真正重点,一起在形式上和在内容上,既揭露墓志的殊相,也表现墓主之不凡,为五代史研究提供新视角。 【编辑推荐】 五代时期武人有着怎样的社会地位?是否真的像宋太祖所说的武人是社会动乱的乱源? 五代武人为何会出现忠而复叛的现象?五代将领与最高统治者的关系是怎样的? 五代武人是否不能兼备吏治才能?武人们通过何种方式向文官转型? 五代武人们如何由被统治阶级上升到统治阶级,再由统治阶级基层上升到高层? 这些问题都能在《五代武人之文》找到相应的答案。本书将如剥茧抽丝、老吏断案般,循循导引,揭秘藏在墓志碑文里的五代武人的宦海浮沉。 【名家推荐】 碑志中的五代,考验着研究者的能力。本书自通常“无疑”处入手,以老吏断案的方式分析文本,为趋近历史实相提供了可行的路径。 ——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邓小南 墓志铭是非常重要且独特的史料,它们对群体传记学研究至关重要,并对社会与政治提供珍贵的洞见。这部墓志铭集对五代及主导此时代的武人研究具有贡献,也是深入阅读墓志铭的的指南与典范。 ——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学系 包弼德(Peter K. Bol) 宋一统天下之后,士大夫、读书人之类的阶层在政治与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,以科举为基础的士大夫支配确立的时代。这样的文人统治从何而来,何以五代的武人统治会转移到士大夫社会,只有从五代武人的状态开始分析才能明白。可以说,本书是从五代之“武”追溯宋代士大夫官僚制度的源流,并透过石碑和石刻这类“文”的表现加以阐释的划时代成就。 ——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冨谷至 本书先听取墓志的口供,再搜求旁证,质询可信性、完整性、关联性,最后作出判决,借美国法学经典之名,可谓Cases and Materials on Historical Method。 ——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赵晶 2016年有幸参与以柳立言老师为中心的五代墓志读书会,对其严格而周到的指导风格大为惊讶。此书正是如此千锤百炼下的大作。 ——日本福冈大学人文学部历史学科 山根直生

作者简介

柳立言: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博士,“中研院”史语所研究员(退休)。著作有《人鬼之间:宋代的巫术审判》《宋代的宗教、身分与司法》《宋代的家庭和法律》。 山口智哉:大阪市立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博士,现任台北大学助理教授。 李宗翰: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博士,现任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。 刘祥光: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博士,现任政治大学历史系教授。 陈韵如:英国牛津大学东方研究系博士,现任“中研院”史语所助研究员。

网友热评

中世与近世之间: 近几年比较有分量的五代史著作,毕竟本来也没多少。应该是学者指导硕博士进行的墓志解读工作,涉及到墓志史学和文武问题两大块,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,不过我认为墓志所提供的史相是丰富而不是颠覆正史的叙事,允文允武和重文轻武也不完全矛盾,此外何谓“文”何谓“武”,还有进一步阐释的必要。 千灵2: 低级错误太多了,哪怕是学生习作,教授们也不看一下吗?重点放在提出颠覆性的观点,却不能做到扎扎实实整理史料,有头重脚轻之感。 韧勉: 阅读本书的感受有二,其一墓志研究层面,发展到五代宋初的墓志,均可以与两种正史、笔记相对读,可以补全一个武人的整体形象,也可以通过不同史料的对读,观察各种史料背后史家的价值取向。其二柳立言团队考察的大多是从五代发迹,在北宋初期加官进爵的武将,此处相当推崇邓小南《祖宗之法》研究的影响,又在社会流动、文武交流、忠义观念层面和墓志扬善隐恶的取向四个维度加以讨论,大部分武将可以总结出的规律是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过快,许多人忠义观念不强,武将有了军功就能完成阶级跃升,但是本身素质还有待加强,有的治军可以治国不行,有的治国可以治军太过严苛,只有让武人学文,完善文武交流才能让家族长久发展,也是在客观维度思考“杯酒释兵权”这一重大的军事决策背后的合理性与必然性,更深远层面是对唐宋变革论做一个注脚。 月下黑: 将墓志的重要内容分门别类,制造表格,然后对着它进行思考,列举事实或事件作为直接论据,再引用古人和今人较有凭据的论点作为辅助证据。读过本书才明白,研究历史真的有大学问,是讲究证据的,而不是泛泛而谈。 不思归.: 想法不错,但实际操作起来不乏用刻板印象对传统观点再探讨的。

图书目录

前言/1 第一编文人如何书写武人:文字与实相 六问孤证(赵凤)/3 数目字会说话(李存进)/27 尽在不言中(韩通、宋太祖、董氏)/52 才兼文武是否墓志应有之义(张秉、史弘肇)/78 第二编武人之文事与武功 吏治与武功:鱼与熊掌?/101 四世武官以刀笔久任(锺公)/102 六代婚宦书与剑(萧符、萧处仁)/112 武人在地之光(任汉权)/163 一所悬命(郭进)/173 武人之品德与信仰/239 英雄难过美魂关(马文操、马全节)/240 布衣将相杀妇佞佛(宋彦筠)/278 不远鬼神文武皆然(刘拯、刘再思、刘永)/310 第三编武人的后代和转型 数世聚居兼仕文武(国礹)/343 沙陀王朝武人刺史卖剑买牛(周令武)/353代北武二代为良二千石(孙汉筠、李存进)/388 别了沙场(张秉、张昭允、张正中)/407 总论/429

五代武人之文"网盘下载"

版权说明

1、本站不保存、不存储任何实质资源,以上二维码指向为网盘资源链接,其内容归对应版权方所有
2、如有侵犯版权的情况,请点击下面举报/反馈按钮反馈或发送邮件[email protected]投诉说明情况
3、我们核实后将第一时间删除相关页面内容,谢谢理解和配合

这些人下载过 (12)
  • 我不愿看到你一个人孤单
  • 你真让我很蛋疼
  • 傻女人才有人
  • 投我以木瓜
  • 披谎
  • 张氏情歌
  • 我排着队拿着爱的号牌
  • 我用你的心酿成酒
  • 不爱就不爱我也不需要
  • 月亮的根据地
  • Diamonds钻石
  • 多刺眼
最新回复 (0)

    暂无评论

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!

返回
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!